2018年4月9日 点击人次: 3075
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基础部,1978年在原基础医学教研室(组)的基础上,学校组建了由17个科室构成的陕西中医学院基础部。2002年,根据陕中院人字(2002)55号文件精神,基础部更名为基础医学部。2004年5月,为满足我校中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体制的改革,根据陕西中医学院机构改革方案暨陕中院办字(2004)第24号文件关于印发《陕西中医学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学校对所属院、系、部进行了大规模调整,经对原基础医学部、公共课部的部分科室重新整合,成立了基础课部。2008年6月,根据部门的发展情况和需要,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多年来,基础医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师资队伍为保障,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学、团结和谐的育人环境,已成为我校高起点的基础教学和科研基地。基础医学院现有教职工133名,其中专职教师105名,实验系列专业技术人员16名,行政管理人员8名,临聘人员3名、科研助理1名。现有教授27名、副教授39名、中级职称者59名,副高级及以上占全体教师比51.56%;其中博士学历教师63名,占全体教师比48.44%;硕士及以上学位占全体教师比86.72%。
基础医学院现有教研室15个(其中中医类5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金匮、温病学;西医类8个: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诊断学、人体解剖学、医用生物学;公共课类2个:数学、计算机),实验中心8个(其中中医类2个:中医诊断实验中心、中医学基础实验中心—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使用;西医类5个:生物实验中心、机能实验中心、形态实验中心、解剖实验中心、诊断实验中心;公共类1个:计算机实验中心)。学院承担全校各专业、各层次中、西医基础课程和部分公共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平均完成40000余学时教学任务及200余人次的教学督导工作。
基础医学院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诊断学)、省级重点学科3个(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方剂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二级实验室4个(分子病理学实验室、血管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中医分子生物实验室、中医藏象分子免疫学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研究室3个(中医藏象理论重点研究室、胃肠病症方药重点研究室、伤寒学与经方辨治疑难病重点研究室)、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组织学虚拟仿真实验、人体VR/AR数字解剖平台、细胞和组织适应、损伤与修复的虚拟仿真实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实验中心、机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学校多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策源地。
面向未来,基础医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全院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育人新体系、推动学术理论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人心思进、协调联动、互促互学、同频共振的改革局面。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创建国内一流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目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基础医学院建设成教、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高水平二级学院。
(以上数据更新至2022年12月)